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衰的变化,从而强调了“忧劳和“逸豫所带来的不同后果。
2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
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1〕本段选文说明什么观点?
〔2〕本段选文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
〔3〕本段选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效果如何?答:〔1〕五帝、三王、仁人、任士之所为,皆似毫末,微缺乏道。伯夷仲尼,为名为博,皆为自多。
〔2〕归纳论证法。如五帝、三王、仁人、任士等个别事例,归纳出一般性结论:“尽此矣。全是微缺乏道,不必自多。
〔3〕排比,相同句式紧密排列,增强气概。“尽此矣,比喻形象生动。反诘增强气概。
3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1〕在这段话中,孔子驳斥了什么思想观点?
〔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双重喻意是什么?
〔3〕本段选文所用论据属于什么类别?
〔4〕本段选文运用了何种论证法?答:〔1〕驳斥了冉有推卸责任的说法。〔2〕双重喻意:先说单句表层喻意,将季氏比作虎兕,虎兕出于柙,喻季氏出兵侵略;将颛臾比作龟玉,龟玉
毁于椟中,喻颛臾无辜受难。再说两句深层喻意,将冉有季路比作守柙护椟之人,说明无论季氏出兵侵略,还是颛臾无辜被毁,冉有、季路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3〕本段选文所用论据属理论论据中的名人名言。〔4〕引名人名言说理属于由一般到个别的演绎论证,大前提: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小前提:你们在职位上;结论:就应尽职劝阻。或小前提:你们不能陈力尽职;结论:应辞去职务。后两个比喻属于由个别到个别的类比论证。
4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X,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是旋其面目,望洋向假设而叹曰。
〔1〕这段选文在写景上有何特点?
〔2〕概括这段话的大意。
〔3〕这段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1写景上言辞简练,意境阔大2秋天时,河流都流入黄河〔原文中河特指黄河〕,黄河流量之大,两岸之间分别不清对岸是牛是马。因此河伯沾沾自喜,认为天下的美景都在自己这里来。他顺流而东下,到了X,向X看去,看不见另一边的水岸,于是河伯才变了表情,望洋兴叹。3借用寓言故事表现主题,山外有山,之类
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