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提问乙(学生):初级消费者能量的来源和去路,逐步引导学生归纳出“一进三出”;(6)对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与同化的能量进行比较,总结出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7)分组活动,合作探究:给学生提供提(图1)材料:小白板、纸片、小磁铁,构建能量流动的过程示意图(图2),巡查、指导学生构建;(8)小组代表展示各组成果,并让其中的一代表丙(学生)讲解能量流动过程,教师进行点评补充;(9)结合能量流动的过程示意图,细化能量流动的各个过程,突出重点。
的过程示意图
四、能量流动的特点
“点拨疑难,化繁为简”
充分利用“赛达伯格湖中能量流动定量分析”这一经典的生态学实验,借助图解和课件,引导学生分析整理实验数据,将相关问题一步一步地分解,从中发现规律,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综合的思维能力。(1)展示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介绍相关数据(图3);(2)观察图解,发现疑难未固定及未利用,学生交流互动,自主破解问题;(3)引导学生分析:哪些是未进入营养级之间流动的能量(未利用、呼吸、分解者),处理无关数据,简化图解(图4);(4)列表将图中营养级之间能量流动的数据进行整理,并计算能量传递的效率:A输入到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多少?B由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由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C流入每一营养级的能量为什么不能百分之百流向下一营养级?通过以上分析,你能总结出能量流动的什么规律?由学生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逐级递减;(5)讨论能量流动箭头的方向是否可逆,总结出能量流动的另一特点单向流动;(6)课件凸显能量流动的两个特点:1、向流动;2、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7)通过相关练习及时检查和巩固能量流动规律的知识。
五、能量金字塔
“迁移知识,构塔破疑”
结合能量流动的的特点,引导学生把能量流动的过程示意图中的营养级转变成能量金字塔(图5),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迁移能力,应用“传递效率”解决相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1)请丁(学生)用能量金字塔阐述能量流动规律;(2)运用规律,解决
f实际问题,破疑一:为什么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五个?破疑二:谚语“一山不容二虎”隐含什么道理?破疑三:“请同学们再回到《孤岛生存》的问题上,那么你会再选择哪种策略?”做到前后呼应。
六、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实例说明,学以致用”
通过(1)秸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