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与班主任素养发展的对策》课题研究报告
我校共有34个教学班,学生1800人,在职在编老师80人。2016年上半年,我校承担了“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校本培训与班主任素养发展的对策》的研究工作,并申请了立项。经过一年的研究实践,进展良好,成效显著。现将研究情况汇报如下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1、课题提出的背景(1)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班主任队伍的建设,2004年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完善学校的班主任制度,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2006年国家教育部又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对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新的重要部署,更加明确指出: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普遍要求全体教师都要努力承担育人工作的情况下,班主任的责任更重,要求更高。2009年出台了《中小学生班主任工作规定》制定班主任工作实施细则,在班主任的选用与调整、待遇与权力、工作任务与质量、职业道德与操行修养等方面形成考核指标体系,出合规范性文件,以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2)目前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文化多元,社会生活纷
f繁复杂,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单亲家庭、留守子女逐渐增多的现实,给班级管理尤其是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带来新的挑战。再反思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普遍表现为束缚型、说教型,维持型和放羊式的管理,很少有真正适合儿童成长的班级管理方式的创新,因而很难适应变化了的社会。面向21世纪,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更要求班主任一专多能,多才多艺,不仅能传道、授业、解惑,更会启迪、开发、创新。在教育能力上,从单一型向多面型、全能型发展,一专多能,德才兼备,适应教育工作竞争发展形势的需要。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一个具有个人魅力和丰富经验的班主任老师常常令学生终身难忘。2、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实效性差,缺少魅力,很难真正打动学生的心灵。德育实效性,是所有德育工作者的一块心病,也是所有社会人士抨击德育的焦点。的确,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德育现状与客观环境变化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