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乐乐。乐乐拿到调羹就开始舀起来。一开始是一颗一颗地舀,接着就是两颗两颗地舀,在两颗的时候,他得意地抬头看着我说:“张老师,你看!”第二天,区域活动开始了,只见乐乐选择了第一个层次夹纸团,慢慢地夹者,他的动作比较准确,夹地很专心。
有时,我们往往太执着于自己的预定目标,而忽视了孩子自身的需要,顺着孩子一些,也许会出现另一番天地。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在同化和顺应的基础上的知识、行为的重新建构过程。案例中乐乐要玩玻璃球,但按老师提供的要求他并不能达到,怎么办呢?乐乐他通过自我的调整,征求老师的帮助,降低了要求,达到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同时,他也在给自己提出新的要求,提高自己舀的难度,这也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在第二次区域活动的时候,乐乐自然而然的选择了适合自己能力的材料进行活动。在这个案例中,正是因为后来我们尊重了乐乐的已有发展水平、能力和经验学习方式,及时地为孩子调整了操作材料,才使乐乐得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兴趣的满足,使他第二次的尝试逐步得到提高。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给他调羹对不对?一开始,当乐乐选择最高一个层次时,我们都看的出来,乐乐并没有想
f到自己会不会夹玻璃球,他只是想玩玻璃球。当我们极力地想转移他的注意力时,乐乐还是在盯着他的玻璃球,这时,乐乐的注意力、兴趣点全被玻璃球吸引了。当乐乐夹来夹去还是不行时,他尝试了第一次地自我的调整,对我提出要用调羹的要求。这时,乐乐经过尝试已经了解到了自己还不会用筷子来夹玻璃球,这个要求自己达不到,但此时他很想玩玻璃球,怎么办呢?于是他想到了自己会用调羹,就向老师提出要用调羹的要求。这时是他自己在给自己一个台阶下。当时我们觉得十分矛盾,因为,我们心中的即时目标是固定的。在经过一阵挣扎后,我们最终选择了尊重他,给了乐乐调羹,满足了他这时的需要。在随后的活动中,乐乐进行了第二次的自我调整,他尝试用小调羹一次舀两个玻璃球。并在第二天尝试了第一个层次的活动。到这时,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三、材料投放要注意层次性因为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经验和能力都是不同的,为了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要,我们在投放材料时,要注意提供难度不同的材料。如在小班的撕纸区内,投放难易不同的各种图纸,有直线图铅笔、柳条、小房子,曲线图苹果、梨、小手等,纸的厚度也各不相同:有新闻纸、报纸、卡纸等,这样可满足各类幼儿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