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完成研究课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及预期的解决办法,以保障课题研究能在方案制定后得以顺利推进取得预期成果。学生在制定研究方案时,教师要给予具体的指导与帮助,例如,对于研究方法,告诉学生包括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查阅文献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观察法、测验法等,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研究课题的特点确定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研究方法,并作进一步的具体指导,如指导学生如何合理地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纲要等等。再如,对于小组成员的分工,教师指导学生要根据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来分配课题研究的任务,每一小组36人,分工合作、各展所长、互通信息、资源共享,使小课题研究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三、实施研究方案制定后,学生依据方案中确定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开展研究,带着问题分头收集材料,并对获得的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思维方法的加工,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而获得更为深刻的理性认识。对感性材料的加工方法从形式上来说一般可采取讨论法、辩论法、答问法、实验法等。从思维的过程来说包括分析法和综合法,而且这两种方法是经常结合在一起的,应该在综合指导下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例如,在“未成年人安全伤害事故的原因及对策”的小课题研究中,首先调研未成年人安全伤害事
f故的自然原因及人为原因,然后小组讨论,提出预防未成年人安全伤害事故的有效对策,最后给有关部门、学校、家长提出合理化建议。再如在“未成年人上网情况调研”的小课题研究中,首先调查班级同学上网的时间、地点、对学习的影响等,然后小组讨论未成年人上网的利与弊,并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就网络化学习问题给学校提出合理化建议。教师在指导学生实施研究时,应当教育和引导学生懂得研究是一个艰苦探索的过程,是以真实的数据、事实、实验结论为依据的科学证明过程,完成课题研究必须以大量的艰苦劳动为前提,千万不能用投机的方式、抄袭的方式去应付课题研究,更不能无中生有、随意应付。我在实践中的体会是:一要一开始就抓紧,要有检查和落实的措施;二要经常与学生有一个对话和交流的通道,教师要随时掌握学生研究小组的的研究进度;三要经常给予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具体指导与帮助。例如,告诉他们这份资料该去哪里找,这个调查题目应该作怎样的调整,这个数据背后还有些什么问题可以思考思考等等。总之,“实施研究”阶段是思想品德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