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制度执行力
促进企业发展一、国企目前制度执行力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和国家的监督扶持,国企改革逐渐深入并取得了一些成效,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已基本建立,部分制度甚至走在全国前列。然众所周知,国企依然残留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痼疾,灵活性差,执行力不高,未能有效的发挥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效能,影响企业发展。建立完善制度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对理论、实际研究的深入,制度本身必然存在某些不足,我们在这里暂且搁置不做探讨。我们探讨的是在相对系统完善的现代化企业制度下,致使国企执行力低下的原因及对策。
二、国企提升制度执行力方面所面临的问题:
制度执行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度不执行。一些部门、单位将制度规定当作一种“摆设”,把“开会传达、写写笔记、墙上挂挂”,等同于落实,而从未贯彻在具体行动中;有的搞“弹性”操作,要求下级执行,自己却不执行;有的以强调单位特殊、情况特别为由,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变着法子不落实制度的规定。二是制度难执行。人治代替法制,领导拍板代替了部分制度规定;人员权责不清,未制定细化的流程以及岗位职责、人员分工,致使员工在工作中手忙脚乱,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部门之间相互推诿,弱化执行力。三是制度打折执行。由于制度执行缺乏监督和以及明确的奖罚机制,制度执行监督的自觉性、公平性、连贯性、强制性明显不够,对违反者的处罚规定不明确,惩戒力度小,追究不严格,违反制度的成本低,使制度的威慑力大打折扣。
f三、导致制度执行力弱化的原因:
1、制度缺乏权威性。部分国企依然存在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的痼疾,政企不分,领导干部素质一般,行政色彩浓厚,一些场合领导拍板代替集体决策。领导不执行或执行打折直接导致从而使制度的权威受到藐视,尊严受到挑战,公信受到怀疑。2、制度执行缺乏严肃性。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责任追究不到位,制度执行不严肃,得过且过,效率低下。对于工作“重部署,轻督查”,流于形式,走走过场,善始而不能善终,现行监督考核手段通常是有奖无罚,对罚也多是提醒和警告,违反制度的成本太低。3、制度执行不具备普遍公平性:制度的“大敌”就是少数人或个别人的特权相当部分人治代替了法治。多数人执行,而少数人不执行,为了避免与制度公开地冲突,有些人在制度之外“另起炉灶”,采取比较隐蔽的方式谋求特权,这就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