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发展进入了低谷期,随后到了一定的年龄,绘画的创造性又重现在儿童的画面中。因此,加德纳认为,在学前阶段具有创作高
峰期的儿童在往后的发展中如果拘泥于写实主义则无法再有进步,就呈现出L型发展轨迹,但一些天才儿童则会继续前进,再次达到创作顶峰。
作为一名心理学家,加德纳不仅从发展心理学角度归纳了儿童的绘画发展阶段的变化,而
且还针对这种绘画的发展历程提出了相对应的教学建议。他认为,在学前阶段,应鼓励其自发
的表现,提供足够的材料与有关知识,主动介入是没有必要的;应不限制学龄儿童的表现方式,
对他们来说把握自己的思想感情是最重要的。可以看出,他的这一教学观点与罗恩菲尔德有着
相似之处,都强调了儿童自发创造力的重要性,并不重视教育的作用。以下是关于皮亚杰的认知心理阶段、罗恩费尔德的直线型表现,以及加德纳的U线型划分
的对照表。
绘画发展期
学生年龄、年级与学制
研究者PiagetLowe
feld
Gard
er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3456789101112
学前阶段
小学
初中
感觉运前运思期(27)具体运思期形式运思期(1115)
动期
(711)
(02)
涂鸦前图式图式写实拟写实
决定期(13)
期
期(47)期
萌芽期
(24
(79期
(1113
)
)
(91)
1)
涂鸦阶段(04)图式阶段写实阶段(9)
(48)
高中
f从以上的表格可以看出,这三者不论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还是罗恩费尔德或加德纳的绘画发展,都是经历一个阶段后进入下一阶段的发展,这是个循序渐进的变化,后两者虽然侧重点不同,罗恩费尔德的直线型理论更多关注儿童知觉、情感、技能的自我完善的过程,加德纳是以符号象征系统来分析儿童认知及美学感受性的绘画发展过程,但是两者皆强调了儿童的绘画发展必定沿着这样的轨迹进行,因而可以看出两者与皮亚杰认知理论一脉相承。
(三)关于临摹两者都提到了美术教学中的临摹问题。罗恩菲尔德认为,儿童的创造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教师或家长不应当压抑儿童的艺术创造力,尤其不应该允许儿童临摹或使用着色画本。而加德纳的观点则相反,他提出如果儿童能在早期就具备准确的再现能力,那么这是十分可贵的现象。这其实是儿童在其绘画发展过程中很普遍的一个阶段。但是,为了最终能画出更独特更富有表现力的绘画,还需要依赖自己的能力,而不是长时间的临摹其他人的作品,要学会超越范例。
二、关注社会文化因素的研究
(一)新理论产生的全球大背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令世界发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