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由前一世纪的传染的、感染的疾病逐渐地转化成为那些慢性的,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来的那些疾病为主。所以我们目前人类大多数的疾病和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那些疾病,都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将这类疾病称之为心身疾病。心身疾病其实就是由于不正确的思维方式、不良的情绪状态、不利的人格特点,所导致的不良心境。通过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改变影响身体健康。我们国家的中医也认为百病生于气,这是很有科学道理的。中医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它是用整体观、用辩证观来看待人体健康和疾病问题。凡是采用整体观来看待人的健康疾病问题的这样的学说,都会强调心理因素的重要作用。所以生病,中医认为是内伤七情,所谓七情,中医归结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中医认为人得病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另外方面内因就是内伤七情,就是说喜、怒、忧、思、悲、恐、惊这样七种情致,某一种情致过于强烈,就会导致人的身体功能的、生理功能的紊乱,就会患病。我们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心身疾病的概念,什么叫心身疾病呢?医学心理学当中的表述,就是心身疾病是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并且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躯体疾病。心身疾病的特点就是,它是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但是它最终在我们的躯体上可以观察到,能够找到的病理变化。那么在这些疾病的治疗过程当中,就不能单纯采用生物医学方法,而同时要兼顾心理学的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学的调整。心身疾病的标准是什么呢?如果一个人得了病,这个病他自
f己也发现跟心理因素有关系,那是不是就可以确定为心身疾病呢?可能需要满足下列五个条件,符合这样五个标准的疾病,就可以确定为心身疾病。
第一条就是发病原因以心理、社会因素为主。第二个有明显的躯体症状和体征,并且好发于植物神经支配的血管、内脏和腺体。第三,和人格因素和情绪因素关系密切。第四,与生理性薄弱器官有关,所谓胜利性薄弱器官,就是有可能在我们的家族或者我们的遗传特征性状上,我们的某一个器官或者系统它的功能或者它的结构就有某些脆弱性。所以当一旦发生心身疾病的时候,不良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作用于我们,在哪个器官系统发病往往跟我们那些薄弱的、脆弱的器官系统有密切的关系。第五,单纯生物医学治疗,效果不好。符合这样五条标准的疾病就可以称之为心身疾病。那么下面呢,在心身疾病的发生当中,心理应激起着很大的作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