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多种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语文是一种语言学习的课程,在一定的程度上需要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所以教师应当培养学生恰当的预习习惯,这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语文学习的效果。那么怎样培养学生恰当的预习方式,来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一般,有四种较普遍的预习方法,阅读法、设问法、整理法和联想法。学生开始预习时先采用阅读法通读课文全文,标出课文中的重点与难点,其次运用联想法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思考,联想。最好将已学知识与新知识相结合,这样便使预习效果加大。遇到难以理解的部分采用设问法,换位思考问题,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最后运用整理法,将预习时对课文内容产生的分析进行整理归纳,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预习习惯与阅读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自我学习的有效性。
四、总结
语文是一门文学性的语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开设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因此,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指导,课后、课前也要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保证高效的高中语文
课堂。
参考文献:
1张旭东师生有效互动,建构高中语文高效课堂J新课程导学(上),2012(34)
2林菊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解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0(21)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