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A端向右拉动木板待弹簧秤示数稳定后将读数记作F③改变滑块上橡皮泥的质量重复步骤①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GN150200250300350400FN059083099122137161④如图乙所示将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滑块置于木板上左端C处细绳跨过定滑轮分别与滑块和重物P连接保持滑块静止测量重物P离地面的高度h⑤滑块由静止释放后开始运动并最终停在木板上的D点未与滑轮碰撞测量C、D间的距离s。完成下列作图和填空
f1根据表中数据在给定坐标纸上作出FG图线。
2由图线求得滑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3滑块最大速度的大小v【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从以下三点分析1图甲中滑块和橡皮泥处于平衡状态
保留2位有效数字。
用h、s、μ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
2画图像时要注意纵、横坐标的单位和图像的标度使图像充满整个坐标系并由题干结合图像分析斜率和截距的物理意义3对图乙中滑块可以由运动学规律或动能定理求最大速度。【解析】1图像如图所示
2图甲中滑块和橡皮泥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得FμG即率的大小就表示动摩擦因数由图像可得
1604040。4010
F图像中斜G
3滑块运动位移为h时速度最大后一段滑块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动能定理得
f1mgsh0mv2所以滑块运动的最大速度的大小v2gsh。2
答案1见解析204032gsh82014重庆高考为了研究人们用绳索跨越山谷过程中绳索拉力的变化规律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他们将不可伸长轻绳的两端通过测力计不计质量及长度固定在相距为D的两立柱上固定点分别为P和QP低于Q绳长为LLPQ。他们首先在绳上距离P点10cm处标记为C系上质量为m的重物不滑动由测力计读出绳PC、QC的拉力大小TP和TQ。随后改变重物悬挂点C的位置每次将P到C点的距离增加10cm并读出测力计的示数最后得到TP、TQ与绳长PC的关系曲线如图乙所示。由实验可知
①曲线Ⅱ中拉力最大时C与P点的距离为“TP”或“TQ”的曲线。
cm该曲线为
选填
f②在重物从P移到Q的整个过程中受到最大拉力的是点所在的立柱。③在曲线Ⅰ、Ⅱ相交处可读出绳的拉力TQ速度g的关系为TQ。
选填“P”或“Q”
N它与L、D、m和重力加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可按以下思路进行1由题图判断曲线Ⅱ的最高点的横、纵坐标的含义。2对结点C受力分析列水平方向的平衡方程判断TP、TQ的大小关系。3曲线交点处TPTQ画出受力分析图结合几何知识求解。【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