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动过速;ⅠB类相对较少发生致心律失常作用,但利多卡因在急性心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较胺碘酮差。Ⅲ类比Ⅰ类相比致心律失常作用较少,但亦可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Ⅱ类与Ⅳ类可引起过缓型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药物在一些患者中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是致死性的,故其应用安全性应放于第1位,必须严格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指征14。
3新的治疗方向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研究重点已从Ⅰ类转向Ⅲ类。与
f此同时,人们开始质疑阻断某一特定离子通道后的治疗效果。除胺碘酮外,逐渐展开对多通道阻滞或特殊电生理机制药物的开发和研究。31决奈达隆(dro
edaro
e)决奈达隆是一种新型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时也具有Ⅰ类、Ⅱ类、Ⅳ类的某些作用,可阻滞钠、钾、钙等多种离子通道。决奈达隆亲脂性较低,在化学结构上是非碘化的呋喃衍生物。而胺碘酮是碘苯呋喃衍生物,因此它也具有胺碘酮的部分特性和疗效,但没有胺碘酮的心外不良反应。决奈达隆使用过程中偶有甲状腺、肺、眼毒性以及尖端扭转型室速等不良反应。国外研究表明,决奈达隆可降低具有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的死亡率及住院率,因而是目前治疗房颤中有较好应用前景的抗心律失常药物15。他虽然在预防房颤复发的有效性上不如胺碘酮,但其安全性高于胺碘酮16。然而对于心衰较严重的患者,使用决奈达隆后存在增加心血管死亡率的风险17。因此在心衰治疗的同时,特别是失代偿状态尚未纠正时,一定要慎用决奈达隆。
32伊布利特(ibutilide)伊布利特是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中的第2代,化学结构与索他洛尔相似,是甲磺酸酯的衍生物。当其浓度在109molL时,可以激活慢的内向钠电流18,这是其他Ⅲ类药物所没有的电生理基础,因此能更强地快速转复房扑、房颤19。该药的清除率较高,但是其首过效应明显,因此不建议长期口服。
33chroma
ol293Bchroma
ol293B是第1个被报道通过阻滞cAMP来调节K通道,从而间接影响Cl转运的化合物。它对人和豚鼠心肌细胞上的IKs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而对其他如INa、IKr和ICaL等离子通道均无影响20。此外,它还能频率依赖性延长ERP和APD,即增加刺激频率时,ERP和APD明显延长;而减慢刺激频率时,ERP和APD的延长程度下降。但是本品尚处于实验研发状态,未投入临床应用。
总之,在兼顾安全性的基础上,以胺碘酮为代表的Ⅲ类药物在相当长时间内仍然是临床治疗心律失常的一线药物,而有多通道复合阻滞作用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