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
一、作家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1898年离家到南京学习,1902年留学日本,1909年回国,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坟》《南腔北调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本文选自杂文集《且介亭杂文》鲁迅最杰出的是杂文创作。其杂文“象投枪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二、背景介绍: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政府奉行卖国主义政策实行反革命文化“围剿”主张“全盘西化”;在左翼文艺队伍中一些人反对继承旧文化反对吸收外国文化主张“全盘否定”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鲁迅先生在这种情况下写下了这篇杂文批驳了错误思潮提倡“拿来主义”三、课文字词:导学案四、速读文本,围绕题目“拿来主义”,思考:1、什么是“拿来主义”?①、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②、他占有,挑选。③、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2、“拿来主义”的观点是在哪一段提出的?然后又是从哪一段开始详细阐述的明确:在第二段提出,直到第七段才开始正面阐述“拿来主义”这一主张。3、课文的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什么?和“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明确:课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为正面提出“拿来主义”作出铺垫。五、回顾全文,整理思路:请同学们找出从哪到哪是论述第一个问题,从哪到哪是论述第二个问题。换句话说就是这篇文章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f第一部分:(14)论述“为什么要‘拿来’”,这一部分揭露和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先破后立:立论:议论文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叫“立”,驳论:可以批驳别人的观点,叫“破”,作者并不是从正面论述,也就是说不是通过论述“拿来”的好处,提出“拿来主义”。这是一种先破后立的观点,也就是数学证明题里常运用到的“反证法”,通过否定错误观点来确立正确观点。)第二部分:(59)论述“什么是‘拿来’”,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第三部分:第10段则总结上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六、填表闭关主义表现: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