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数、经费、学生意愿以及能够提供的时间或服务机会等因素,多种渠道考察支持开展社会实践的社会机构或团体,确定活动主题。(2)制定方案。学校要与教师、学生、社会机构相关人士合作,协商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以便活动顺利进行。(3)开展相关培训。活动前,学校应对学生进行相关培训,让学生熟悉社会实践的内容,掌握基本的社会实践技能,树立正确的社会实践观念,学会处理社会实践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安全问题,并指导学生学会反思。(4)实施活动。学生在学校与社会机构相关人员的指导与协助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真心投入,并以日记的形式及时记录社会实践体验。(5)指导学生进行反思。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学习日记的形式进行反思,养成关注社会、反思社会的意识与习惯。(6)认定学分。根据学生的活动表现,依据学校有关规定给予学分。3社区服务(参照社会实践基本步骤执行)(二)课程评价建议1学生活动评价(1)学生评价的主要内容①参与活动的态度。可以通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来判断,如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活动,是否认真努力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是否主
7
f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动提出研究和工作设想、建议,能否与他人合作,是否乐于为社会和他人服务等。②获得体验的情况。主要通过学生的自我陈述、讨论纪录以及活动记录等来反映,也可通过学生行为表现和学习的结果反映出来。③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对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和运用方法技能的水平进行评价。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考察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⑤活动结果。活动结果的形式多样,可以是一篇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件模型(作品)、一块展板、一场主题演讲、一本笔记(日记)、一项活动设计方案等。(2)学生评价的方式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或教师小组,可以是学生或学生小组,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相关企业、社区或有关部门等。评价方式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3)学分认定①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学生每学期完成研究任务,达到基本要求获得3学分,5个学期共获得15学分。②社会实践6学分。学生每学年参加1周的社会实践活动可获得2学分,三学年共获得6学分。
8
f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