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心理。而根据医际关系的道德要求,手术医师之间不仅要团结协作,而且还要互相监督,以保证手术的成功。该案例中,助手没有起到监督作用,这是对病人不负责的表现。
十一、病人王某某,男,3岁。因误服5ml的炉甘石洗剂到医院急诊。急诊医生准备用25%硫酸镁20ml导泻,但将口服误写成静脉注射,治疗护士拿到处方心想:“25%硫酸镁能静脉注射吗?似乎不能,但又拿不准。”又想:“反正是医嘱,执行医嘱是护士的职责。”于是,将25%硫酸镁20ml给病人静脉注射,致使病人死于高血镁的呼吸麻痹。伦理分析:该案例中医生粗枝大叶开错了处方,而治疗护士又错误地绝对执行,这是病人死于高血镁所致的呼吸麻痹的直接原因。起初护士对用药途径怀疑,而不去找别人商讨或是提醒医生,只是“忠实”地执行医嘱,从而违背了认真负责、尊重病人生命价值以及精益求精的护理道德规范。同时,她把医护之间理解成主从型关系,而不是互补——协作和监督关系,这也是造成发生护理事故的思想根源。
十二、病人黎某,男,73岁。因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肺心病,并导致肺功能衰竭,医生马上实施气管切开,并使用呼吸器。经两周治疗,病情得到缓解,日后医生几次试图撤掉呼吸器,因呼吸短促,并对呼吸器产生依赖心理,均未成功。病人在以后治疗期间不见病情好转,面对日复一日的医疗措施包括静脉给营养,经常性的动脉穿刺,化验血气以及引流等带来的痛苦和麻烦,一天病人对医生讲:“给我撤掉呼吸器吧,我不想活了!”而家属却恳求医生坚持抢救措
f施。伦理分析:这个事例涉及人道主义与尊重病人自主选择的伦理难题,医生必须弄清以下几个问题:其一,病人要求撤掉呼吸器是否由于痛苦、烦闷心理作出的暂时性决定;其二,病人要求撤掉呼吸器是否处于不确切的信息基础上作出的决定。总之,病人决定的时候是否建立在真正自愿基础之上的。鉴于上述事例不属于真正自愿的决定,况且家属又坚持抢救,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出于人道主义而又不完全违背病人真正自主权,继续抢救是必要的。
十三、病人冯某,因子宫肉瘤术后复发广泛转移而疼痛难忍,本人曾口头表示过必要时可实施安乐死,但主管医生未得到病人的正式承诺手续而仍坚持治疗。一天,病人趁医护人员不在而口服大量安眠药以结束生命,不久被医生发现。伦理分析:1、医师面对自杀者应奋力抢救,以履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2、医师面对疼痛难忍的癌症病人,生命质量已很低,本人又有安乐死的愿望,尽管尚未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