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转型;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群体。
(三)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
交通设施规模迅速扩大,为物流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条件,截止2014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80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03万公里,港口泊位364万个,其中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1167个,拥有民用机场160个。物流园区建设,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物流技术设备加快更新换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了突破性发展。
(四)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
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企业”,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建立了推进现代化物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出台了支持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物流统计核算和标准化工作,以及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等行业基础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我国国际物流发展当前存在的问题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高出发达国家1
倍左右;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和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存在;虽然
f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但尚未建立布局合理、衔接顺畅、能力充分、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物流园区、物流技术装备等能力有待加强;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对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运作形成障碍,物流市场还不够规范;物流技术、人才培养和物流标准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物流服务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
五.我国国际物流发展趋势
(一)物流企业向集约化与协同化发展
随着物流市场的全面启动,物流产业将由起步期逐渐过渡到发展期乃至成熟期,物流服务产品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全面,市场化发展必将对参差不一的物流企业进行淘汰。物流行业服务标准的形成和物流市场竞争格局的逐步确立,将使物流产业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各行业企业间的联合与并购,将会继续推动国际物流业加速向全球化方向发展,而物流全球化的发展走势。
(二)物流服务的优质化与全球化
面对21世纪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满足客户日益复杂的个性化需求将成为现代物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我国国际物流企业的服务范围将不仅仅限于一项或一系列分散的外协物流功能,而是更加注蓖客户物流体系的整体运作效率与效益。随着合同导向的个性化服务体系的建立,物流市场的服务标准将逐渐趋于规范化。物流服务的全球化是今后发展的又一重要趋势。目前许多大型制造部门正在朝着“扩展企业”的方向发展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