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的过程就是养成习惯的过程。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足见习惯对学生的学习的影响有多大,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和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养成以下几个方面的良好学习习惯:一、认真倾听的习惯认真倾听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与人交往中体现出一个人良好修养的重要标志。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做到多思、多做、多说。这样,保证了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促进了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学生专心听讲能力的培养是学法指导中最基本的环节,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条件,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听课,为交流活动顺利进行奠定基础,使学生会听、乐听、能听,这些要靠我们平时在以下两方面的培养。1、要用“心”、用“脑”去听课,要进入角色去听课,这样才不会受到外界的任何干扰,思想才不会开小差。要听出老师上的新知识,复习的旧知识,要注意易错之处和老师上课的重点、难点,听出老师的解题方法、技巧,听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同学回答的问题。2、边听边想,想到预习时存在的问题和不懂之处,想一想老师的解题方法与自己的解题方法有什么不同。看到什么知识点就要想到有关的性质、定理、公式等,要紧跟老师的思维一起运转。二、认真做作业的好习惯尽管现在各学校都在努力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但适度的、适量的作业还是必要的。通过作业,可以及时了解、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还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也是学好数学的重要的基本功。1、安排的作业要适度、适量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手腕肌肉未发育完全,长时间书写会疲劳、厌烦,况且过量的作业会造成学生厌恶学习,即使做了,也马虎了事,甚至引起作业时思维堵塞等现
f象,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我认为低年级学生每天只应安排十分钟左右的课堂作业和半小时左右的家庭作业,而高年级学生每天也只能安排半小时左右的课堂作业和一小时左右的家庭作业。这些作业都要有针对性、目的性,而且要少而精,但作业要求必须明确:①作业要干净;②作业要正确;③作业速度要快。检查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