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道、授业、解惑也。”4、1994年1月1日我国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简称《教师法》。P1925、定义: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职业发展需要,逐步缩小与社会期望的差距,成为合格的教育专业人员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以下几点:
f○、专业精神的发展;○、专业知识的发展;○、专业技能的发展。1236、教师劳动的特点:P195198○、示范性;1(师德分析)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接的最有效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教师劳动之所以具有强烈的示范性,还在于模仿是作为教师劳动对象的青少年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创造性;2○、系统性;3
○、学习性;4(因为教师有习性性特点)教师必须终身学习并不断地再培训自己。(填)○、快乐性。57、教师的权利和义务P202204(1)、教师的权利○、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1○、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2○、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3○、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4○、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5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6(2)、教师的义务8、教师的素质:(1)、教师的道德素质:○、热爱和忠诚教育事业;○、品行高尚,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热爱学生。123
f(2)教师的基本素质:○、专业精神;○、师德修养(分析)3、业务素质。12;○(3)、教师的前瞻性素质:○、教育家的意识;○、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教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123○、健康的心理素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法律意识。456
第七章课程1、课程理论研究的是为学校教育提供哪些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和怎样有效的组织这些内容,以使教育者形成合理的素质结构。2、课程的分类:P219220(1)、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经验课程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动机、需要和能力为基础,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组织实话的课程。它也被称为“儿童中心课程”“活动课程”或、“生活课程”。(2)、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3)、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4)、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3、课程设置要做到: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填)4、课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