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科目教学时间学习者分析
制取氧气
化学2课时年级三年级
这是独山县二中三年级(2)班和(3)班学生,对氧气的性质有一定的认识,对如何制取氧气及实验操作有一定的兴趣,但操作技能方面还需要引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
教学目标
二、过程与方法1、采用实验、分析、对比的方法,认识分解反应的特点和催化剂、催化作用。2、采用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三、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2、认识分解反应、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3、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教学重点、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分解反应。难点难点:正确理解催化剂的概念,记化学方程式。教学资源教学用具教具:(1)、仪器:试管、药匙、铁架台、酒精灯、水槽、集气瓶、玻璃片、导管、火机、火柴。(2)、药品:H2O2、KM
O4、KClO3和M
O2、木条、木炭、铁丝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知道了氧气能帮助物质燃烧,能使其他物质发生缓慢氧化,物质在空气中的很多变化都与氧气有关,如食物变酸、铁生锈等,那么实验室中如何制取氧气并研究其性质呢?制取氧气需要哪些仪器装置,如何操作呢?实验室制取氧气常用的药品有三种: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制氧气由老师做,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由2个同学来完成,实验之前先想想怎么判断一瓶气体是不是氧气?实验: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步骤:1、点燃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进装水的试管和装过氧化氢的试管,观察带火星的木条燃烧情况,由此得出什么结论?(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能分解放出少量的氧气,由于浓度太低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用注射器抽好过氧化氢,往装有二氧化锰的试管里,缓缓注入过氧化氢,用带火星的木条测试产生的气体。待反应完后,观察二氧化锰的量的变化,有没有增加或减少,再注入过氧化氢,反复三次观察二氧化锰的量有无变化。实验结论:从三次加入过氧化氢反应,二氧化锰的量没有任何变化,说明二氧化锰虽然不是反应物,但它能改变过氧化氢分解放出氧气的反应速率,像二氧化锰这样的物质在化学上叫催化剂。催化剂的定义: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由于用过氧化氢制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