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同时,货币又使买和卖成为独立的两种活动。在买卖相分离的情况下,商品生产者出卖商品后,可以不立即购买,致使买卖脱节,如此待续发展,就会造成一系列商品生产者的商品卖不出去,因而货币流通媒介的功能也孕育着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在分析了金币流通条件下流通中货币数量规律之后,马克思紧接着分析了纸币流通问题。他指出,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只有流通才能作为金的代表。由于流通所能吸收的金量是客观决定的,所以无论向流通中投入多少纸币,所能代表的也只是客观所能吸收的金量。马
f克思概括的纸币流通规律是: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这样,纸币投入越多,每一单位纸币所能代表的金量越少,即纸币贬值,物价就上涨。于是,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纸币数量的增减则成为商品价格涨跌的决定因素,即把金币流通条件下货币数量与价格之间的决定关系颠倒过来了。但必须强调的是,这决不是纸币流通规律对金币流通规律的否定。因为马克思在提出货币流通规律公式的同时,就曾指出,这个规律是普遍适用的。也就是说,流通手段量决定于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这一规律,不仅适用于金属货币流通,也适用于纸币流通和信用货币的流通。只是由于金币流通与纸币流通存在着极为不同的特点,故必然具有某些不完全相同的内容和形式。马克思所揭示的货币流通规律,被我国当作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货币需求理论并运用于经济建设实践。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金融改革的深化,金融业务有了很大的发展、货币对经济的渗透和调控作用也日益增大。金融界越来越认识到马克思的货币需要量公式在具体运用时也应改进和扩充,表现在:第一,公式的分子和分母均按与货币层次和货币流通速度相对应的内容加以调控。如测算全部货币需要量,分子(PQ)调整为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分母(V)则调整为综合货币流通速度。第二,在计算技术上,除对传统的经验数据进行修正和发展外,还采用基本公式法和回归分析法。基本公式法是考虑经济增长、物价和货币流通状况三大因素后测算货币增长率的一种方法。(二)现金交易方程式美国经济学家费雪于1911年出版了《货币的购买力》一书,创立了现金交易说,并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方程式(Equatio
ofExcha
ge):MVPT其中,M代表流通中的货币数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T代表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P代表一般物价水平。等式右边PT为交易总值,等式左边MV为货币总值。显然,就事后观点而论,双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