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算及分析硬件环境要求显示器CPU内存推荐17寸推荐奔腾4或同级标准推荐512M
f硬盘显卡鼠标键盘
推荐剩余空间200M以上推荐可支持真彩色(24位)推荐使用带滚轮的鼠标可正常使用,无特殊要求表12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及其变化率的计算及分析软件环境要求
操作系统显示分辨率网络环境
推荐OFFICE2003(EXCEL2003完全安装)、WINDOWSXP操作系统推荐使用1024768推荐使用ADSL以及其它宽带接入方式
二、实验原理(一)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货币在充当商品交换中的媒介物时发挥流通手段的功能。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功能,这不仅因为货币的出现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方便了商品流通,而且还使商品实现价值成为现实。货币的流通手段功能使货币可以持续留在流通领域内为商品交换服务。那么,流通中究竟需要多少货币才能满足商品流通的客观需要?根据马克思揭示的货币流通规律,金属货币在流通过程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取决于:(1)商品数量(Q);(2)单位商品价格(P);(3)货币流通速度(V)三大因素。上述(1)、(2)两个因素的乘积就是待出售商品价格总额,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若以M代表流通中货币需要量,则有:
M=
PQV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这是因为一定时期内如果商品价格与货币流通速度都不变。那么,流通中商品数量愈多,商品价格总额则愈大,为完成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也就越多;反之,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就越少。同理,如果流通中商品数量不变,商品价格的涨落,也会影响商品价格总额。从而引起流通中货币需要量的增减变化。所以,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之间保持正比例关系,但是,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并不完全等同商品价格总额,而是经常小于商品价格总额。这是因为商品买卖有先有后,不一定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同一枚货币往往可以作几次商品交换的媒介物,在买卖间转手。转手的次数越多、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也就越大,需要的货币量也就越少。货币在一定时期内转手的次数,称作“货币流通速度”,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关系。货币流通媒介的功能对经济的主要贡献是降低交易的成本和减少交换的时间。货币产生后,商品交换由原来的直接交换演变为间接交换。由于使用了货币,买卖双方的商品不必恰恰为对方所需要,买和卖也不必都在同一地点和同一时间进行,这就大大节省了交换的时间、物力和人力,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