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专题复习学案
考点一形象
课案二:景物形象
【学习目标】1.认识诗歌中的景物形象的作用;借助景物形象挖掘主观情感。2.熟练掌握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方法,准确解答此类试题。【考点探究】1(2013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4分。山寺夜起江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4分)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作品形象的能力。这里考查的是物象是“烟”。烟,即雾气、云气,诗中用三个句子来表现。第二句重在做铺垫做映衬;第三句运用比喻,抓住云气的颜色来写;第四句写云气的动态。回答时,除了要解释句子含意,还要回答运用了哪种修辞,刻画了“烟”怎样的特点,并与主旨保持内在的一致。参考答案: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一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2(2012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开头两句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答:解析:回答此类题目要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诗歌描绘的画面;再现画面时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凝练。景色营造的氛围,往往是为抒情作铺垫的,故答题时,也可反过来借诗歌所表露的情感,来体会景色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答案:诗歌开关两句写了诗人秋日早上乘舟在雨中赶路的情形。天刚破晓,船又启航,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树叶。营造了冷清萧条的氛围,后文抒发羁旅思乡做了铺垫。【规律总结】1.提问方式①开头两句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什么感情)?
1
f②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③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2答题思路①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形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