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学问也。因此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明”德是本,也就是自我学习并实践一种道德修养;既能为之而以致用,故“亲民”为末,就是要处理好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最终达到一种至善的最高境界。因此,感谢我们的先哲们,他们告诉了我们人生不断学习(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就是要做大学问学习如何做人,如何与他人交往,如何做事?这是我们永不变的学习目的。2大学与教育教育,乃民族之本。看一个民族的现在和将来,只需看他的教育,教育是一个民族生命活力之表现,是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教育兴则民族兴,教育衰则民族衰。(例子:美国的哈佛大学的建立)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必须首先从教育改革开始。【案例】“先有哈佛,而后有美利坚”15世纪末,由欧洲通往美洲的大西洋航道被哥伦布开辟出来以后,欧洲人纷纷远涉重洋来到美洲。17世纪初,首批英国移民到达北美洲,在那里开拓自己的“伊甸园”新英格兰。移民中有100多名清教徒,曾在牛津和剑桥大学受过古典式的高等教育,为了让他们的子孙后代在新的家园也能够受到这种教育,他们于1636年在马萨诸塞州的查尔斯河畔建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所学府哈佛学院。1780年,即美国建国后的第四年,已经有了140多年历史的哈佛学院升格为哈佛大学。当初哈佛学院的创办者把剑桥大学的模式移植过来,学院最初定名为“剑桥学院(CambridgeCollege)。1639年,为了纪念学院的创办”者和建校费用的主要捐献者约翰哈佛(Joh
Harvard),马萨诸塞议会通过决议,将学院改名为“哈佛大学”由哈佛学院时代沿用至今的。哈佛大学校徽上面,用拉丁文写着VERITAS字样,意为“真理”。哈佛大学校训的原文,也是用拉丁文写的,AmicusPlatoAmicusAristotlesedAmicusVERITAS,意为“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校徽和校训的文字,都昭示着哈佛大学立校兴学的宗旨求是崇真。担任哈佛大学校长长达20年(1933~1953年)之久的美国著名教育家科南特曾经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人的质量”。正是在择师和育人上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哈佛大学才得以成为群英荟萃、人才辈出的第一流著名学府,对美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科学和高等教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世界各国的求知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教育的基本职能有二,一是“教书”,二是“育人”“教书”。,指的是传授知识,“育人”指的是对人的培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