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特色。识记:“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本词写一个远行者在征途上的感受,借闺中别情抒发离愁。本词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是以乐景反衬哀情,以递近层深之笔加强感情的表达。上片开头三句,展开一派初春景色,是旅人途中所见。第三句承上启下,由春景过渡到
1
f离愁;春风已暖,原野上春草散发着香气,旅人正摇动马缰,走上征途。四、五句写途中所感。这么美好的季节不能和所爱的人一同度过,却要离别远行,怎能不生离愁呢?这离愁不但没有因路远时长而冲淡,反而随着时空距离的加大而更深了,正像沿途的河流,无穷无尽永不断绝,眼前所见与心中所想再没有这样恰相吻合了。梅谢柳新、草熏风暖、春水迢迢,是乐景,用来反衬离愁,以情景的反差来增强抒情效果,打动人的心灵。下片转换角度,就闺中人着眼写离愁。首二句刻画闺中人形象,以下三句是旅人设想的闺中人心里话。她说,不要上楼倚栏远望吧,能望到的不过是芳草青青的平原,即使望到平原尽头,又有青山挡住了视线,而人已在青山之外,如何望得见呢?旅人由自己的离愁推想到爱人的离愁,又由爱人的离愁而想到她会登高望远,想到她明知望不见却仍要倚栏凝望,这样就更深一层地表现了他的离愁,而且感情层层加深。※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1)词从自然形胜和经济繁华两个角度真实地交错描绘出杭州的美景和民众的乐事。这都市风情画,前所未有地展现出当时社会的太平气象,而为文人士大夫所激赏。(2)柳永的贡献①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到了宋初,词人擅长和习用的仍是小令。与柳永同时而略晚的张先、晏殊和欧阳修,仅分别尝试写了17首、3首和13首慢词,慢词占其词作总数的比例很小,而柳永一人就创作了慢词87首调125首。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他现存213首词,用了133种词调。而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②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③柳永词还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柳永长期生活在都市里,对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