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该重视生物学课程的开设,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学生学习,鼓励生物学教师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比如通过开展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大赛,我是小小科学家等有趣的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
(二)改善实验条件,开发替代材料。
为了增强生物学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给学生提供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平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的趋势,也是新课标的内在要求。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学校应该增加或更换实验设施,改善实验条件,保证实验室配套完善,并对实验室充分加以利用,将其对学生开放。对于条件比较落后的学校应该积极想办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发出易获取、低成本、好操作的替代材料弥补原有不足。比如在贵阳市生物学科实验设计案例评比活动中,贵阳三中的杨忠兰老师在《观察脊椎动物关节、肌肉、骨基本结构》实验教学案例中,改用鸡爪替代教材中建议的在市场上不易买到且价格较贵的哺乳动物的关节;贵阳市第一实验中学的唐锐老师在《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实验教学案例中,采用直尺、两块完整的长方形橡皮擦、双面胶、皮套自制的简易“游标卡尺”测量花生长轴的长度,从而解决实验室没有游标卡尺的问题。
f(三)转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
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结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教材比较注重定性实验,但不乏定量实验,比如《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实验就需要对花生长轴进行精确测量,并进行统计分析。此时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笔算统计是不够的。在贵阳市生物学科实验设计案例评比活动中,贵阳市第一实验中学的唐锐老师在数据统计、绘图方法的教学上进行创新,指导学生使用计算机Excel软件计算出花生长轴的平均值并绘制曲线图,充分利用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将Excel引入实验中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快速生成曲线图,节约了时间,减小了实验误差,培养了学生充分利用跨学科知识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充分整合资源,促进教师成长。
教师的成长需要不断积累经验,需要时间的打磨,尤其是对初中生物学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培养方面要充分整合资源,促进教师成长。一方面,大学在培养准教师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中学实际,注重培养准教师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教学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进修学校、教研所、教科院等教研部门应多开展各种培训和教研活动对教师进行培养。同时,新老教师在工作过程中要相互帮助,这样既可以缩短年轻教师的成长周期,又可以帮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