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同时,也把现代社会中的传播特别是大众传播过程与宏观的社会结构结合起来进行考察。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最早起源于日本,是在对美国的主流传播学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摆脱了美国狭隘过程研究的框架,把传播学的研究课题扩展到传播与社会变革,传播与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等问题上。3、田中义久的“大众传播过程图式”有什么特点?田中义久的大众传播过程图式把人类交往分为三种类型:(1)与人的体能有关的“能量交往”(2)与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相联系的“物质交往”(3)与精神生产相联系的精神交往,即符号(信息)交往。符号(信息)交往过程也就是传播过程,它建立在前两种交往的基础之上,与社会的生产力、科学技术、生产关系和意识形态保持着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这一图式能够用于解释各种,传播类型。可以称得上是第一个基于唯物史观的系统模式。4、用唯物史观看问题,应该如何把握社会传播的总过程?(1)信息传播属于与人类的精神生产相对应的精神交往活动的范畴。社会成员之间的精神交往关系就是我们所说的传播关系。(2)考察信息传播,要考察社会的精神生产。(3)精神生产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一个社会中精神生产的性质,取决于这个社会的精神生产力的水平和精神生产关系的状态。(4)作为精神生产关系的传播关系中同样存在着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这些环节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传播这个“总体”过程的运动。总之,唯物史观是在与宏观社会结构的普遍联系上来把握社会传播过程的,社会传播结构是人类社会总过程的一部分,传播的结构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结构。
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第一节1、简述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自我可以分解为两方面。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它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反应具体体现出来。另一方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它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体现。人的自我是在“主我”和“客我”的互动中形成的,又是这种互动关系的体现。主我是形式,客我是内容。互动的介质时信息“有意义的象征符”
2、简述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人能够与自身进行互动,把自身作为认识的对象,与自己进行沟通或传播,并对自己采取行动。“自我互动”在本质上是与他人的社会互动的内在化,是与他人的社会联系或社会关系在个
f人头脑中的反映。自我互动过程中,人脑中会出现关于他人的期待,个人会沿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