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后来大众传播的五大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就是沿着拉斯韦尔模式的思路形成的。但是,作为早期的过程模式,这个模式还不完全,这主要表现在它属于一个单向直线模式,没有提供反馈渠道,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3、简述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这一模式的要点为:(1)没有传播者和受传者的概念,传播双方都作为传播行为的主体。(2)模式重点不在于分析传播渠道中的各种环节,在于解析传播双方的角色功能。参加传播过程的每一方在不同阶段都依次扮演着译码者(执行接收和符号解读功能)、解释者(执行解释意义功能)和编码者(执行符号化和传达功能)的角色,并相互交替着这些角色。这一模式强调了社会传播的互动性,把传播双方都看作是传播行为的主体。但是也有一定的缺陷。首先,把传播双方放在完全对等或平等的关系中,与现实情况不符。其次,能够体现人际传播特别是面对面传播的特点,却不能适用于大众传播的过程。4、简述传播过程的特点。(1)传播过程具有动态性。形式上体现为有意义的符号组合在特定渠道中的流动,实质上则是传播者与受传者的意义或精神内容的双向互动。(2)传播过程具有序列性。传播过程中各环节和因素的作用各有先后次序,按照讯息的流向依次执行功能。(3)传播过程具有结构性。传播过程的结构即过程中各要素、各环节之间相互关系的总体。时间上的先后次序、形态上的链式结构也是这个过程的结构特点。此外,各环节或要素本身有各自的深层结构。
第二节1、简评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任何一种传播过程都表现为一定的系统的活动,多重结构是社会传播系统的本质特点:(1)从事传播的双方即传播者和受传者都可以被看作是一个个体系统,人内传播。(2)个体系统与其他各体系统相互连接,形成人际传播。(3)个体系统分属于不同的群体系统,形成群体传播。
f(4)群体系统的运行又是在更大的社会结构和总体社会系统中进行的,与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的大环境保持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大众传播,也不外是现代社会各种传播系统中的一种。这一模式的特点和贡献在于揭示了每个系统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与其他系统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
2、什么是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即把传播看做是一个与社会交往形态密切相关的重要范畴,在对人类社会传播的总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分析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