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阶段,建国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在发展政策上重视大型企业而忽视中小企业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提出“自力更生”的建国方针,实行大力发展基础产业、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和重工业的产业发展政策,眼光主要盯在大型项目上,并且认为只有国有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只有国有企业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由于政策取向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局限性,这一时期,国家在政策上、在资金投入上强调向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倾斜”,因而使小企业的发展长期受到忽略。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中小企业的发展更是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f太原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二阶段,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对中小企业实施肯定性政策阶段。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人们对经济体制有了新的认识,不再抵制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得到肯定,乡镇企业开始崛起。大批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市场经济逐步建立的环境下自由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发挥出巨大作用。第三阶段,1997年至现在:对中小企业实施鼓励扶持政策阶段。中小企业的自由发展使其优越性逐渐体现,1997年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国民经济重要补充的地位,使得中小企业的发展有了政策保障。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新方面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政府开始对中小企业实施鼓励扶持型政策,对其提供资金和服务体系支持。为大力推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如《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提出创建一种特别基金,以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关于加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2.2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程度的提高,技术创新活动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有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约65的专利是中小企业发明的,75以上的技术创新由中小企业完成,80以上的新产品由中小企业开发。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仍然不高,无论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还是从创新投入、创新成果及创新效益来看,都还处于较低的水平。研究开发投入、科技人员比例等指标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也低于国内大型企业的水平。目前,制约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技术人才短缺技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