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语言性别差异研究综述
作者:刘银求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20年第07期
摘要:语言的性别变异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对语言性别差异的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西方英语国家对其研究起步较早,成果颇丰,对我国后来的研究起到指引、示范作用。国内的语言性别差异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也获得了不少研究经验以及成果。本文总结了国内外语言性别差异研究大致的分期、主要的成果,指出内外学界都对两性语言的共性关注不够、国内“本土化’研究有待加强等问题,最后对未来的语言性别变异研究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语言性别变异性别歧视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0000702
一、语言的性别变异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对语言的性别变异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20世纪以前
关于语言的性别变异,西方国家的研究是开展较早的。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人们就意识到语言性别差异的存在了,我们可以在古希腊戏剧中找到证据。十七世纪中期,欧洲人发现,加利福尼亚北部的亚纳印第安人男女使用的语言有所不同。1664年,人类开始了对语言的性别变异的最早研究。
这一时期的语言性别变异研究更多的是作为其他学科如文化语言学的研究佐证或者辅助材料,学界对语言的性别变异本身是缺乏专门的关注的。
(二)20世纪初20世纪60年代
到了20世纪初,语言的性别变异才真正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1922年,在语言性别变异研究的经典著作《语言:本质,发展与起源》中,耶斯帕森指出,男女使用的词汇有很大的不同,男性说话大多直截了当,较少使用委婉语,而为了彰显男子气概,或是受豪爽直接的性格
f影响,较多使用咒骂语。女性则相反。女性情感比较细腻,相对于男性,温婉,有礼貌,所以说话时较多使用委婉语,较少使用咒骂语。
1929年,马丁纳发现语言的性别变异广泛存在于社会各阶层人们的交际中。他还认为,是外在的客观因素决定了语言的性别变异。在这一时期,语言的性别变体研究还是不成体系的,讨论较为零碎,未形成系统的研究理论,语言学界对其重视也是缺乏的。同时,这一时期的研究存在语言性别歧视现象,有些学者认为,在语言规范上,男性语言优于女性语言。这一时期被称为“女性缺陷论”时期。
(三)20世纪00年代90年代初
1964年,美国召开了社会语言学大会,这是其诞生并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同时,西方兴起了女权运动,推动了语言性别差异研究的发展。自此,女性言语的特点得到了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