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有“温度”的教育
作者:潘卫卫来源:《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16年第06期
一、背景和教学任务简介
“温度”是苏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上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小节的内容,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在小学科学课堂已经初步学习了关于物体冷与热的判断和摄氏温度的相关内容,并且与温度相关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涉及,学生对温度既熟悉也陌生,学生对温度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温度数值越大,物体越热,反之则越冷”,对温度计也仅仅会初步使用而已。中学阶段关于“温度”的教学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拓展和深入:(1)关于物体冷热程度的判断更趋于科学合理,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仅靠“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不科学的;(2)通过对测量装置的演变能让学生对温度计的理解深度更进一步;(3)温度计的规范使用;(4)了解其他温度计的使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温度的定义;
(2)知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了解不同温度计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自制器材比较物体的冷热;
(2)学会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3)通过对测温装置的体验和改进,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转化法”和“放大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温度计的发展过程,体验人类认识并改变世界的无穷力量。
三、教学重点、难点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教学重点及突破策略:
教学重点:认识并使用温度计。
突破策略:通过学生依靠感觉判断物体的冷和热这一活动让他们认识到要科学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必须使用温度计,对于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可以通过学生先汇报自制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然后学生阅读温度计的使用说明,并结合自己对温度计使用的理解评价课本提供的使用方法的科学性和必要性,然后通过学生活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和常见错误使用方法的纠正,加深温度计使用方法的理解。
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
教学难点:温度标准的提出及摄氏温度的规定和应用。
突破策略:通过用自制测温装置不能测量物体具体温度,激发冲突,并通过和实验用温度计的对比,引出刻度的必要性,然后通过学生自学摄氏温度,在学生明确温度规定的情况下,提出如何在测温装置上刻画出相应的温度。通过这个活动既理解了摄氏温度,也理解了温度计上的刻度。
四、设计思路
通过国庆出游关注天气预报引入课题“温度”,利用“手指辨别冷热”这一活动让学生感知科学准确地辨别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在温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