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锐器伤防护标准操作规程一、概念1锐器:指能刺破皮肤的物品。包括注射针、穿刺针和缝合针等针具,各类以用或检测用
锐器、载玻片、破损玻璃试管、安瓿、固定义齿并暴露在外的金属丝及实验室检测器材等。2锐器伤:有锐器造成的皮肤损伤。二、优先等级原则锐器伤防护应遵循优先等级原则,首先是消除风险,其次是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和行为控制,最后是个人防护和接触后预防措施。(一)消除风险锐器伤防护的最有效措施是尽量完全消除工作场所的危害,如尽量少用锐器或针具,取消所有不必要的注射,以及采用无针系统进行静脉注射。(二)工程控制、管理措施和行为控制通过过程控制措施或转移工作场所的危害,如使用锐器处置容器(也称为安全盒)或者立即收回、插管或钝化使用后的针具(也称为安全针具装置或有防伤害装置的锐器)。(三)管理措施制定政策限制接触危害,如采取标准预防策略,包括组建劳动者卫生安全委员会和针刺预防伤害委员会,制定职业接触风险控制计划,移走所有的不安全装置,持续培训安全装置的使用方法。(四)行为控制制定政策限制接触危害,如消除针具的重复使用,将锐器盒放在视线水平且在手臂所能及的范围,在锐器盒满之前将其清空,在开始一项医疗程序之前,简练权处理和处置的设施方法。三、具体措施1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2采用新技术,如使用有安全装置的锐器。3消除不必要的锐器和针具,如使用适宜的电灼器、钝化针具和U形具等。4使用带有回缩处理装置或带有刀片废弃一体化装置的手术刀,以避免装、卸刀片时被手术刀伤害。5手术中传递锐器应使用传递容器,以免损伤医务人员。
f6锐器使用完后应直接放入方穿刺、防渗漏、有警示标识或安全标色和中文警示说明的锐器盒中,以便进行适当处理。
7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禁止弯曲被污染的针具,禁止用手分离使用过的针具和针管,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如需要帽只能单手盖帽或借用专用套帽装置。
8禁止用手直接拿去被污染的破损玻璃物品,应是用刷子、垃圾铲和夹子器等锐械处理。9处理污染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尤其是不能将手伸入到垃圾容器中向下压及污物,
以免被锐器刺伤。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