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案
1教学内容分析11教学内容本节课讲的是北师大版必修二第二章的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学习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以及过两点的斜率公式12教材所处地位及前后的联系本节内容是高中解析几何内容的重点,涉及的直线倾斜角,斜率是解析几何中的重要概念。这些概念的学习初步渗透了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研究方法。本节内容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圆锥曲线方程、导数等知识做好了铺垫;为最终通过解决代数问题来解决几何问题打下基础。2教学目标21知识目标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2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有关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通过对斜率公式的推导,增强学生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通过练习增强学生分类讨论的意识。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情趣,给学生成功的体验,强化学生参与意识与主体作用3学情分析31认识结构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学习,学生对数学概念及思维方法的认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尤其表现在对知识的探究、联想、迁移能力上在新课中,运用了生活中的实例,多媒体动画效果,引导学生思维的“上路”,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32情感结构随着年龄的增大,阅历的丰富,高中学生自主意识的增强,有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学生的探索活动中,主动通过设疑、质疑、提示等启发示手段,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4教学重点、难点分析41教学重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42教学难点斜率概念的理解和过两点的直线斜率计算公式的推导。5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是教给学生“动手、动眼、动脑、动口”的研究式学习方法,增加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机会,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6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7教学过程7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带领学生欣赏李白《蜀道难》中的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黄鹤之飞尚不得,猿
f猱欲度愁攀援。”并通过图片欣赏蜀道风光。设计意图:通过耳熟能详的李白诗句,以及蜀道风光凸显蜀道的险峻,陡峭。为顺利引出道路(直线)的倾斜程度埋下伏笔。顺势引出本节内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72创设问题引入新知思考1平面内一条直线由哪些条件确定呢?学生解答老师追问:在数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