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课时复习题2018届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时复习题2018届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时复习题c第一单元第2随堂巩固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要研究的问题有许多,其中有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即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关系问题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D.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解析选A。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是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故A符合题意。2.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解析选A。物质与意识对立的绝对性只有在物质与意识何者为本原的范围内才有意义。因此,答案是A。3.“劳动过程结束时的结果,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这是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宿命论观点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哲学基本派别的辨别能力。这句话是说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属于辩证唯
f物主义的观点,因此,答案应为c。4.黑格尔认为,万事万物是“绝对精神”的派生物;朱熹提出,
“理在事先”,“未有天地万物已有天地万物之理”;柏拉图则认为,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下列对黑格尔、朱熹以及柏拉图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有
①都属于唯心主义②都属于辩证唯物主义③都属于客观唯心主义④都属于机械唯物主义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解析选A。三位哲学家都把客观精神绝对精神、理、理念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所以三人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5.科学发展观不仅广泛借鉴了人类明进步的成果,而且深刻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这表明A.物质与意识是不可分割的B.物质决定意识c.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D.思维具有决定作用解析选B。本题A是常见的易错点,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认为物质与意识“不可分割”是错误的。c、D本身都是错误的。答案为B。二、非选择题6.甲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水构成的”;乙认为,“自然是绝对理念的外化,社会是绝对精神的体现”。1甲、乙两人的观点分别属于哪两种哲学阵营?2乙所在的哲学阵营可以划分为哪两种形态?基本观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