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担保交易”的支付宝算不上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支付工具,它更多承担“资金保险箱”和资金结算的作用。“担保交易”很快便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也为淘宝业务打开局面。而对于支付宝,马云也有了新的规划,他考虑将支付宝独立于淘宝之外。当时淘宝管理团队有着相左的意见,马云力排众议。2004年12月8日,浙江支付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无疑,从彼时起,支付宝已被寄予厚望:成为中国的“Paypal”,或者一个可以承载更宏大金融梦想的载体。那么,接下来要考虑的是路径问题。2005年,支付宝独立之后,马云登门拜会时任中国银联总裁的王建华,他向银联提出许多网络支付的产品需求。由于银联的强项在于提供联网通技术,同时精力聚焦在海外业务与信用卡业务的拓展,中国银联表示暂时还没有办法解决马云提出的这些问题。换个角度理解银联的“暂无办法”,即“暂无兴趣”。马云此次的“投石问路”,进一步清晰化支付宝的定位——成为资金流动链条上的二传手,否则淘宝的发展势必受限。在马云拜会银联的前后,各大银行都在着
f手推出自己的网络银行系统。支付宝银行服务部总监袁雷鸣回忆说,大致到了2006年,所有大银行的网银系统都开通了。这距离1998年招商银行开通第一家网络银行系统,8年有余。但用户很快发现,即便银行都有网银,网络支付依然困难重重。不同的网店要求的银行卡支付方式未必与自己的银行卡一致,同时开通每一张卡的网上支付功能也十分复杂。商户也是如此,如果需要与国内大小近百家银行签订合同、链接技术接口,也很不方便。网络银行问存在“断点”。用户与商户两端都需要便捷而直接的支付方式。“断点”的存在有着现实原因。国内银行推出自己的网络银行,首要目的其实是将网络银行视为网络营业厅,而不是网络电子支付。换言之,以银行间的互通有无为基础的“电子支付”功能,缺乏实际的利益驱动,另一方面,大银行在产品的改造和创新上,往往反应迟缓;而中小银行则由于边际成本高,大多没有建立网络银行。这意味着电子支付领域存在“断点续传”的机会。但对于正经营着“更大的生意”的银行或者银联而言,这个机会在当时太过微不足道了,2006年支付宝的交易量约为200亿300亿元。“2006年还是处于市场培育阶段,应该说2008年市场的潜力才开始比较明显,2006年的时候业务量还是比较小,银行都还不重视,只有个别的银行才看到这个趋势。”袁雷鸣说,不过对于实现从寄生体到独立体转变的支付宝而言,
f这无疑提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