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以避免法规的通过。2、监管动因。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关于盈余管理监管动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回避行业监管,反垄断监管为动因的研究和应对税收监管动因研究上。Gue
ther(1994)研究了美国1986年的所得税改革,发现了税务成本对公司收益转移的影响;Thomas等(1998)进一步研究发现,收益转移主要集中在税务筹划更为激进的公司。3、契约动因(1)管理者报酬契约动因。Klei
和Che
(2002)发现当管理层持股比例处于较低水平时,会计信息质量和其持股比例正相关;而当管理层持股比例处于较高水平时,会计信息质量却与其持股比例负相关。(2)债务契约动因。信息不对称理论说明契约会产生成本。为了达到契约规定的要求,管理者会根据契约的具体规定进行盈余管理。Be
eish(2001)发现那些有异常卖出行为的管理者经营的企业,在违反契约前报告的非预期应计利润明显高于所选取的控制样本的企业。4、资本市场动因(1)迎合财务师预期分析动因。由于财务分析师掌握着及时丰富的财务分析信息,所以其对公司的预测成为了市场对利润预测的工具,公司为了获得投资者的投资,就会利用盈余管理来迎合财务师的预期分析。Burgstahler和Eames(1998)发现,为了迎合财务分析师对盈利的预期分析,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将频繁地通过盈余管理手段调增收益。(2)对股价的影响动因。资本市场对于公司会计信息的反应表现为股价和交易量的变动,所以管理者有动机利用盈余管理来影响市场对利润的预期,并最终达到影响股价的目的。Chambers(1999)研究发现,进行了盈余管理的公司其股票价格会被错误地估价,并且会误导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二)国内盈余管理动因综述。由于经济环境和社会背景不同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因此我国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和国外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也会有所不同,争取上市、配股再融资以及保牌是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1、争取上市动因。王志强和刘星(2003)通过对1999年融资上市时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了公司管理层在融资上市时为了取得一个较高的价格而存在操纵盈余管理的动机,同时发行时盈余管理程度越大的公司,其后期平均回报率就越低。2、配股再融资动因。配股再融资是公司上市后筹集长期资金的主要渠道,为了达到配股再融资条件,会在公认会计原则约束下进行盈余调节。戴捷敏和孔玉生(2008)的实证研究表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明,处于配股区间的公司的确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但处于配股区间中的进行盈余管理的公司数和其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