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谐安定的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到2015年前后,基本实现现代化;2030年前后城市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远景跻身世界发达城市行列。第14条发展指标包括经济、社会人文、资源、环境4个方面,共35项量化指标。(见附表1)第15条发展战略1、创新驱动。以创新为根本动力,强化理念创新、体制创新、政策创新和管理创新,激发人才的创造力和活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优化城市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2、集约增长。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园区转型和城市转型,优化产业布局和城乡发展布局,鼓励节约集约用地,加强低效存量建设用地的再开发,控制各类产业用地低水平分散建设,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益。3、品质提升。注重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彰显南京古都文化特色、滨江城市特色和人文绿都特色,着力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城市公共安全水平,显著提升居民生活质量。4、协调发展。按照融入长三角、打造都市圈的思路,大力推动交通体系区域性共建、公共资源区域性配置、产业区域性分工,进一步提升南京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扩大辐射范围。加快江北地区发展,形成江南江北协调发展格局。加快农村地区发展,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
第三节
第16条城镇化战略
城市规模
坚持外延拓展和内涵提升并重的方针,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主城人口过快增长,引导人口向副城和新城集聚,加快新市镇集聚发展,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第17条人口规模
3
f1、全市总人口1060万左右,城镇人口910万左右,城镇化水平86。2、都市区总人口950万左右,城镇人口840万左右,城镇化水平88。3、中心城区人口670万左右。第18条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全市新市镇以上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050平方千米左右,其中,中心城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约660平方千米。第19条城镇建设用地标准中心城区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其中主城人均建设用地70平方米左右,副城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10平方米以内);新城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20平方米左右;新市镇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30平方米以内。
第二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市域城镇体系
第一节
第20条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市域内构建“两带一轴”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两带”是指拥江发展的江南城镇发展带和江北城镇发展带;“一轴”是指沿宁连、宁高综合交通走廊形成的南北向城镇发展轴。第21条城镇等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