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②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
③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技能目标
①学生能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
②学生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③初步学会阅读和绘制地形剖面图。
情感目标
①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②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重点和难点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在等高统图上判断地势高低只要读出各地面地点的海拔就可以判断地势的高低在等高线图上判断坡度的陡缓
f要依据等高线的分布情况来判断也就是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地形种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①师生课前准备
地球仪、中国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68份、世界政区图、中国交通图、某城市旅游图、地形剖面模型、橡皮泥、水彩、小刀等。
②投影片
海拔的计算示意图
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图
等高线示意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在地球表面有起伏的高山有低平平原是高低不平的而地图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常用的方法是用等高线表示的。
教学新课
板书第三节地图
一、地形图的判读
f师出示一幅自制的等高线地图让学生观察然后教师可以自问自答”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就是用绘制等高线来表示的。”那么等高线是怎么绘制出来呢
师出示投影片一海拔的计算示意图同学们观察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个两个数据它们的单位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生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计算为1500米这叫海拔。甲点以乙点为标准计算为1000米这叫相对高度。
板书1海拔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就是海拔。
师出示《中国地形图》让学生找出珠穆朗玛峰提问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8米可是在青藏高原上的人说珠穆朗玛峰高4000米请你解释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学生读图讨论说出8848米是珠穆朗玛峰的海拔而4000米是它与青藏高原的相对高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中的”等高线示意”及等高线的模型自己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生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上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填注在地图上然后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这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上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