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山东潍坊学习考察报告党支部书记2011年11月30日按照市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11月15至25日我随同全市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一行50余人,赴山东省济南、潍坊、烟台、威海等地进行了学习考察。考察期间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全国最大的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寿光、我国最早采用冬暖式蔬菜大棚三元朱村和潍坊经济开发区创新土地流转模式的前阙村。在这些地方我亲眼目睹了潍坊市农业产业化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视觉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对比中我感到了巨大的差距,同时也深受启发,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对各地的创新做法的认识1、中国蔬菜之乡寿光。寿光市是潍坊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近年来,在大力发展蔬菜规模化生产的同时,按照“政府启动、规范管理、市场化运营”的思路,将蔬菜产业和蔬菜市场同步建设,按照农业产业化要求,狠抓了农村市场体系的配套和完善,逐步形成了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以沿路市场为躯干,以集贸市场为支点,以中介组织、运销队伍为纽带的农副产品销售网络。在如此庞大的销售网络保障下,寿光市蔬菜产业迅速发展,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80万亩,冬暖式大棚30万个,形成了万亩辣椒、万亩西红柿、万亩香瓜、万亩韭菜和3000多亩无土栽培蔬菜等十几个连片的蔬菜基地。蔬菜成为该市最具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为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3、土地流转“前阙模式”原创地前阙村。前阙村位于潍坊市经济开发区西北部,是一个不靠海、不靠大企业、地少无资源、无集体积累的小村庄,农民收入主要以种地为主。如此的一个村,从土地重新分配入手,部分土地流转打消农民顾虑切入,农民得实惠整体流转推进,依靠土地流转创新发展,实现了三年三大跨越。不但形成了土地稳收入,就业再创收的双重收入格局,还转变了农民思想,推动了农村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实现了城乡生活等值化。总之,潍坊市的实践证明,寿光等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已把农业引入市场,是解决农业效益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很好地破解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以下几个难题:一是加快了市场主体发育,缓解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二是促进了规模优势的形成,较好地解决了农业效益比较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三是农业产业化激发了广大农民科学种田热情,学科学、用科技成为自觉行动,解决了被动生产的问题;四是推动了小城镇建设的步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