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进行系统梳理,使抽象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市民守则、村规民约、学生守则等人们易懂、易学、易记、易行的行为规范。应对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行现代阐释,按照现代社会的表达方式和语境进行解读,运用现代传播手段进行推广,推进优秀传统道德走进大众、走进现代生活。
推进道德实践方式大众化。公民道德建设是一个广大群众共同参与、身体力行的过程。应积极探索各种方式方法,鼓励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增强对社会主义道德的认同。针对教育对象分众化的现象,加强对不同社会群体需求特点和接受心理的研究,区分不同层次和阶段,创设个性化的道德教育内容、方式和载体,循序渐进地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积极探索发挥道德典型示范作用的有效途径,用具体、生动的事例进行道德教育,使道德模范可信、可亲、可学。同时,善于对反面典型进行道德因素分析,从对比教育中增强道德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强化党和政府作用,增强公民道德建设的主导性
公民道德建设重在人们自觉养成,但同时也需要党和政府积极倡导、大力推动。各级党委和政府不仅应在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领导作用,而且应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
f发挥新闻媒体在道德建设中的舆论引导作用。现代社会,舆论成为影响公众思想情绪不可忽视的力量。能不能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直接关系公民道德建设的方向和成效。新闻媒体是舆论形成的主要渠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新闻媒体不仅要反映党和政府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和政治观点,而且要反映党和政府提倡的价值观、道德观,肩负起引导社会、教育人民、弘扬正气、凝聚人心的重要职责。应注重把公民道德建设贯穿于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日常报道之中,使新闻媒体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传播者和推动者;注重正面宣传,唱响社会主义道德的主旋律;注重引导道德热点现象,规范有效地开展舆论监督,发动媒体和社会各界参与点评,形成正面社会舆论,弘扬社会正气;注重加强对大众媒体特别是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管理,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有利于道德建设的舆论氛围。
发挥党和政府在道德建设中的推动作用。坚持把公民道德建设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建设之中,使之与党和政府各方面工作相融合、相协调。应善于把公民道德建设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之中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