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人后己、忘我奉献等先进道德思想作为所有领域、所有群体的道德标准,但对现实生活中道德建设的层次性、贴近性重视不够。从实际情况看,目前在诚实守信、文明礼仪、感恩向善等基本道德养成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此,应既坚守道德底线,体现道德建设的广泛性要求;又追求道德理想,坚持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推动人们在遵守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理想境界。
针对道德建设方式不断改进的现实,把握自律与他律的关系。道德修养过程是由自发转化为自觉、由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需要的发展过程。绵延数千年的我国传统道德文化一直注重道德主体的自我修养和自我约束,主张从人的荣辱感、自尊心入手开展道德教育,通过反省自律的方式把道德规范内化为自我“良知”、内心认同。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道德建设的方式方法还需不断改进创新,在继续倡导自我修养的同时适度强化外在力量的监督和制约,通过教育引导、环境熏陶、舆论监督、道德规范以及制定政策、加强立法等方式方法的综合作用,使人们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实现自律与他律的统一。
体现大众化要求,突出公民道德建设的群众性
道德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其他范畴一样,具有抽象性。但道德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范畴又有不同之处,即更多地表现为日常行为规范,通过群众的言谈举止等来体现,依靠舆论、习惯等来普及和维系。推进当代公民道德建设,一个重要着力点就是突出道德建设的群众性,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大众化,促使广大群众更有效地认知、接受和遵循社会主义道德。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反映了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来
f自实践、来自群众,更重要的是必须回到实践、回到群众中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为广大群众所理解、所接受、所认同,才能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追求和自愿行为。因此,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进行高度概括提炼,用群众熟悉的语言、艺术形式进行宣传和普及,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成为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有力导向。
推进基本道德规范大众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支配下形成的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只有做到通俗化、大众化,才能走进群众,发挥净化风气、引领风尚的作用。为此,需要对社会各个层面、各个群体的道德规范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