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教师预设和幼儿生成活动之间的关系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教育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教师们已告别了传统的统一由教师预设的教学方式,开始考虑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尽力满足每个幼儿发展的需要。为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解决好教师预设和幼儿生成活动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我们幼教工作者的研究焦点。“幼儿生成活动”是指幼儿依据自己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自主产生的活动。在教育实践中,把握好预设与生成的平衡是一道难关,预设内容过多,幼儿就会丧失自主探究的机会;生成内容过多,则易造成“放羊式”的状况,同样不利于幼儿的发展。那么,如何使预设和生成平衡呢?我结合本园开展的主题活动,在实践探索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善于观察,关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寻常时刻,及时捕捉教育契机
新课程理念已经将幼儿的一日活动全部纳入到课程的范畴之中,那么生成活动从何而来呢?很多教师认为生成活动太难把握了,简直有种高不可攀的感觉,因此就尽量避免涉及这块生地,或者是千方百计地让幼儿跟随自己设计的计划走,一味重视教学的结果。其实幼儿的生成活动无时不有,无所不在,只要预设的活动目标是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有幼儿的参与,便有幼儿的生成活动。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时时处处都会有幼儿生成活动的出现和形成。在自由活动中孩子
f们会自然地对某一个小朋友带来的玩具发生兴趣,围在一起反复地看着、玩着、讨论着与这个玩具所相关的话题;带孩子散步时偶尔飘过一片树叶,飞过一架飞机都会成为孩子关注的热点,孩子们会在运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新生事物的本质产生探究的欲望和激情,一个个“为什么”“哪里去了”的问题串联、积累、转化成了幼儿的自发生成活动。
例如:一天,我领着孩子们前往公园观察春天,途中一辆消防车呼啸而过,它很快成为孩子们热烈讨论的话题,一个小朋友问:“老师,这是什么车呀?”马上另有一个小朋友就说:“这是救火车呀,上次我们家隔壁的楼房烧起来了,它就来灭火了!”旁边几个小朋友马上争先恐后地说:“我也见过的,上次,我亲戚家里钥匙被反锁了,就请他们来的……”一时间,孩子们都忘记了走路,在人行道上兴奋地指手划脚,争论起来。我仔细地聆听着孩子们的话,从中发现,他们很想了解消防车的构造和功能,对消防队员又十分崇拜和乐于模仿,于是我及时捕捉到这个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成活动主题“交通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