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争结束后解决。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强烈要求美英等国立即无条件废约。1942年10月5日蒋介石明确向美国表示中国对这次大战同美英一样担负着同等的义务承担着同样的责任希望美国先自动放弃对华不平等条约而不必等到战后。在中国的强烈要求和国际舆论的支持下美英政府于1942年10月10日通知中方宣布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1943年1月11日中美、中英订了关于取消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的条约宣布废除旧约订新约。
胡德坤《中国抗日战争与战时国际关系》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期间中国能够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意义。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浚因受心学家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的影响改名“知行”后又改名“行知”。陶行知1914年赴美留学在哥伦比亚大学随杜威研究教育。陶行知早年抱有教育救国的思想反对传统教育和洋化教育改“教授法”为“教学法”。五四运动后他热心于科学和民主从事平民教育并创办了享誉中外的晓庄师范学校。九一八事变后陶行知的思想开始发生变化主张把生活教有和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结合起来。他从实际出发创造了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等为中心内容的生活教有理论。1936年他以国民外交使节身份赴欧、美、亚、非28个国家和地区宣传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主张。1945年陶行知开始主编《民主教育》和《民主》星期刊。
安徽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编《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f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陶行知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2评价陶行知及其教育思想。
f1答案:D
参考答案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薛邑为孟尝君封地在相位时被贬薛邑齐国国君重新起用孟尝君孟尝君要
求将齐国宗庙立于于薛邑使孟尝君心安说明宗庙具有至高的权威宗庙在薛邑如同社稷在国都一样
不可冒犯有利于保护孟尝君的地位与安全故D项符合题意。A项分封制度在战国时瓦解材料无
法体现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因果关系故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宗庙的权威性而非阐述宗法观念故
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诸侯王和卿大夫的权力制约关系故排除。
2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科举制以考试为选拔标准“惟有读书高”反映了科举制实行后知识分子追求功名利禄促使社会重学风气盛行故C项符合题意。A项材料体现的是科举制的影响而非察举制故排除。B项材料中表明社会的重学风气未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