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佛山市高三一模
历史试卷
201911据《战国策》记载,齐相孟尝君曾被废归薛邑。后来齐王又希望他“顾先王之宗庙”,暂且回国执掌政务,孟尝君则提出“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亲庙落成后,孟尝君安心了,这说明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因果关系B宗法观念得到进一步巩固C诸侯王和卿大夫权力相互制约D宗法制度有利于安全保障【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薛邑为孟尝君封地,在相位时被贬薛邑,齐国国君重新起用孟尝君,孟尝君要求将齐国宗庙立于于薛邑使孟尝君心安说明宗庙具有至高的权威,宗庙在薛邑如同社稷在国都一样不可冒犯,有利于保护孟尝君的地位与安全,故D项符合题意。A项,分封制度在战国时瓦解,材料无法体现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因果关系,故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宗庙的权威性,而非阐述宗法观念,故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诸侯王和卿大夫的权力制约关系,故排除。2下图是陈列在中国某历史博物馆的三个瓷俑,分别是抱着葫芦的医生、抱着书本的读书人和一个商人,其中读书人个子最高。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惟有读书高”瓷俑A察举制成为重要的选官制度B科举制扩大了选拔官吏范围C重文风气影响人们价值取向D职业分工导致社会地位不同
113
f【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科举制以考试为选拔标准,“惟有读书高”反映了科举制实行后,知识分子追求功名利禄,促使社会重学风气盛行,故C项符合题意。A项,材料体现的是科举制的影响,而非察举制,故排除。B项,材料中表明社会的重学风气,未体现科举制扩大了选拔官吏范围的作用,故排除。D项,材料未体现因职业分工所带来的社会地位差异,故排除。3据清代陕西《榆林府志》记裁,“易马城”和“款贡城”两个城是蒙汉商贸定期交易处和蒙汉官员商议重大事件、解决民族问题的议事处。双方商人或官员,在交易和议事前都得敬拜神。这反映了A文化同质性有利于民族交往B拜神是商贸议事首要环节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繁荣D商贸关系缓解了民族矛盾【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蒙汉商贸及官方议事都要敬拜神,反映双方基于共同的文化信仰进行交流,故A项符合题意。B项,是对材料的现象阐述,无本质性解读,故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蒙汉交流,无法体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故排除。D项,材料反映的蒙汉交流内容不只是商贸关系,且未体现民族矛盾的缓解,故排除。4下表是关于“南京布”名称的几种解释“南京布”是英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