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容量恢复,肾脏灌注增加,尿量增多,使尿K排出增多。3胰岛素能促进K进入细胞内,血糖下降,使水分向细胞内转移,将K带入细胞内。4细胞内糖原合成增多,利用K,故经补液、胰岛素治疗46h后,血K常明显下降,甚至达到严重的低K状态。除患者已有肾功能不全、无尿或高血钾血K6mmolL应暂缓补钾外,一般在开始静脉滴注胰岛素和患者有尿后应立即补钾,开始24h通过静脉输液每小时补钾量为20mmolL相当于氯化钾15g;血钾正常,尿量40mLh,也立即开始补钾;血钾正常、尿量30mLh,暂缓补钾,待尿量增加后再开始补钾;血钾高于正常,暂缓补钾,24h氯化钾总量68g,部分稀释后静脉输入,部分口服。DKA治疗过程密切监测心电图和血K浓度,尤其在治疗过程中注意严重低血钾的发生,
3
f一般每输液1000mL测血K1次,若胰岛素用量01Ukgh,血K监测的间隔时间应更短,在患者恢复进食后,仍需继续口服补钾57d。㈡补碱酸中毒主要由酮体中酸性代谢物引起,经输液和胰岛素治疗后,酮体水平下降,酸中毒可自行纠正,一般不必补碱。不当的补碱可引起低血钾、高血钠和反应性碱中毒,并可造成组织缺氧加重,一般轻、中度酸中毒在给予胰岛素治疗后可随着代谢紊乱的纠正而恢复,但严重的酸中毒,影响心血管、呼吸和神经功能,应给予相应治疗,但补碱不宜过多、过快。补碱指征为pH71或HCO310mmolL,一般选择5碳酸氢钠溶液100200mL,一般仅给12次,不宜用乳酸钠;当pH72或HCO315mmolL时停止补碱。早孕期合并DKA,尤其是长时间未得到纠正者,有引起胎儿畸形的可能。建议在酮症酸中毒得到纠正后,终止妊娠;中晚孕期合并DKA,一般不会导致胎儿畸形,但长时间未予纠正可影响胎儿脑神经系统发育。因此,应积极治疗,尽快缓解病情,以减少对胎儿的影响。积极治疗母体DKA的同时必须持续监测并评估胎儿情况。一般经过吸氧、左侧卧位,纠正高血糖与酸中毒后,能够改善胎儿缺氧状况。孕妇病情稳定后,胎儿窘迫即明显好转。灭酮纠酸后,若胎儿窘迫持续存在,应尽早结束妊娠,以防胎死宫内。胎心监测无反应或反复的晚期减速可能提示胎儿有某种程度的危险,但并非立即分娩的指征。急症剖宫产虽然可能对胎儿有益,但可引起母体病情进一步加重。研究发现,一旦高血糖和酸中毒逆转,母体病情稳定,胎儿的危险性也明显降低。如果发生早产,可选用口服钙离子阻滞剂硝苯地平或静脉滴注硫酸镁进行保胎,应尽量避免使用β2受体激动剂,以免影响血糖。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