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的活动过程。3探究实验“食盐从浓盐水中析出”的研究活动。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在本单元的前半部分,学生将探索一些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振动的频率与音高、声音的振幅与音量的关系的基本规律。
f在第1课,学生将用不同型号的音叉制造出声音,并讨论他们听到的声音的异同。
在第2课,当学生们探索了由不同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这一概念会得到初步的理解。
在第3课和第4课,集中探讨声音的两个基本属性音量、音高的产生和变化。通过改变尺子振动部分的长度,使振动的频率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用肉眼是可以识别的。学生在仔细观察尺子振动快慢变化的同时,可以倾听到音高的相应变化。讨论尺子振动部分的长度、观察到的振动和相应音高的关系,可以建立较高的音高是由较高的振动频率产生的这一概念。
第5课,学生将认识到物体振动产生声音。这个振动同样会使它接触到的物体(包括气体)产生振动,这样声音就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第6课,学生通过一个耳鼓模型可以观察到人耳是怎样接受声音的。这样经历会加深学生对声音是怎样通过不同的物质传播的理解。
第7课,突出了听力安全的重要性。二、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音高和音量是描述声音德尔两个基本指标。3改变物体振动的方式可以改变它产生的音高和音量。4音高是由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音量是由振动的振幅决定的。
f5人的耳朵有一个膜,当声音碰到它时它会振动;耳朵和大脑会把这些振动转换成声音的感觉。
过程与方法1按照教科书的步骤和要求做各种声音的实验。2运用文字和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3将观察到的现象或数据记录在表格上。4比较和讨论不同声音的音高和音量,通过描写和画图交流结果。5通过描写和讨论反思声音实验。6通过阅读获得关于声音、听力和声带的更多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声音调查的兴趣。2认识听力安全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实验知道改变物体振动的方式可以改变它产生的音高和音量。2探讨声音的两个基本属性音量、音高的产生与变化。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f《我们的身体》包括七部分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认识自己身体结构和功能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意识到身体的各种活动都需要各个系统的协调运作,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他们的健康意识。
第1课,是整个单元的总起,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人体的结构。并尝试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