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以功能的不同划分身体的结构,引出深入的思考。
第2课,通过观察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上肢运动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功能、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并以活动之后身体的各种变化及需求为线索,帮助学生建立人体各个部位协调工作的认识。
第3、4课,从学生运动后,每分钟心跳与呼吸的次数增多这一现象入手通过采集数据,讨论“跳动起来后呼吸为什么会加快”和“跳动后心跳为什么会加快”这两个问题,了解呼吸系统的功能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并建立保护心脏、保护肺的意识。
第5课,主要让学生在对消化的原有理解之上,通过比对消化器官图,猜想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过程和进行模拟实验,初步认识主要消化器官的功能并建立起食物的消化需要多个器官共同参与完成的认识。
第6课,将在食物消化过程中最容易观察的部位口腔作为研究重点,认识食物在口腔里面的变化与牙、舌头、唾液的关系,再一次感受身体内多器官协同工作的特点。
第7课,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发挥着总结和提升的作用。学生在讨论中回顾、梳理本单元的每一个学习活动,通过画图等方式将
f身体各个部位之间的相互关系直观地表现出来,爱护它们,促进它们更协调地工作。
二、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人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有特定的功能。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各个不同的部分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2理解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工作,能利于我们健康的生活。3人体根据外观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根据功能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方法。4身体的肢体运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会涉及不同的骨骼、关节和肌肉。5人体的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和心脏的血液输送作用十分重要。6人体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食物在口腔里的良好初步消化过程,有利于食物营养的吸收。过程与方法1应用感官并结合体验活动,了解身体内部的结构。2在观察的基础上,做观察记录,并在不断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对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和完善。3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人体的知识,对照资料完善并纠正自己对人体结构的认识。4合理使用实验记录单,并进行数据分析。
f5尝试使用气泡图表示身体在活动过程中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2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研究结果。3认识到研究中会有不完善的结果,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