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的简易雨量器测量降雨量;观察各种云的不同,并能给它们分类;能对天气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天气意识,提高观察和研究天气的兴趣;意识到天气如何影响每天的生活的;意识到测量和长期的记录有助于我们学习更多的关于天气的知识。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溶解》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第14课,以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水为溶剂,观察一些固体、液体、气体在水中的变化,比较溶解和不溶解的主要区别,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第二阶段为56课,围绕学生可能提出的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是什么因素在影响溶解的快慢?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开展自主研究活动。
f第三阶段为第7课,引导学生对增加和减少水分,盐的水溶液会有什么变化的问题进行思考。通过实际的观察活动,了解食盐在水中溶解和结晶的双向变化过程,认识到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可逆的。
二、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2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3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的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4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5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6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种可逆的过程。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描述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和不溶解的现象。2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3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4观察和描述一些液体和气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5经历气体溶解于水的观察实验过程。
f6设计“怎样加快方糖溶解”的实验,亲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活动过程。
7设计“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经历简单的验证实验过程。
8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食盐从浓盐水中析出”的研究活动。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2认识到严格按规范利用溶解装置等科学工具进行实验和测量的必要性。3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4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教学重点、难点1观察和描述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和不溶解的现象,并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2设计“怎样加快方糖溶解”的实验,亲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