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问题的能力。(2)根据新产生的问题(必须通过参观或观察才能解决)制定出参观计划及联系方法,
进行深入活动。2、时长:四课时(课内)3、活动场所:室内教室、报社4、学生活动:(1)各小组交流调查结果。(2)制定参观计划并在教师指导下与有关部门进行联系。(3)选择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访问。5、教师指导重点:(1)指导学生提出新生成的问题。(2)引导学生制定参观计划和联系参观的方法;(参观前教师可指导学生与相关部门
取得联系并制定参观计划;参观中要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提问有条不紊的开展活动并及时做
f好相关记录;参观后教师可布置学生写出参观日记或观察报告)。(3)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第三阶段:资源共享、动手实践1、具体目标:(1)学生将参观后所得到的知识进行简单分析,并会与同伴交流。(2)在了解报纸、
参观访问的过程中尝试学习自我办报的基本方法。2、时长:二课时(课内)3、活动场所:教室4、学生活动:(1)讨论交流参观访问结果。(2)明确办报的基本方法。(3)了解记者、编辑、校对等工作的基本职能。(4)学生在小组内简要介绍办报的构思。(5)学生进行小报创作,将前期所学知识运用到制作的过程中。5、教师指导重点:(1)引导学生能与同伴交流参观后的感受,并能提出新的问题。(2)指导学生了解办报的基本方法。第四阶段:小报评比、成果体验1、具体目标:1学生能在小报制作过程中提高动手动脑能力。2学生能主动参与实践活动。3能对同伴作出正确的评价。
f2、时长:2课时(一节课内、一节课外)3、活动场所:课内教室、课外校园4、学生活动:(1)动手制作小报;(2)展示制作成果。(3)在校园内开展评报、“卖”报等活动。(4)对整个课题活动作出评价。5、教师指导重点:(1)在制作小报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注意报名的设计、版面的设计、小组成员的分工等问题。(2)学生开展评报、“卖”报等实践活动(校园内)时教师可适时进行如何评选、怎样“卖”报等方法的指导。如:评选的标准、评选的内容、评选的方法都可事先确定,让学生感觉到整个活动过程是公开、公平的,使学生都能更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3)引导学生对整个课题活动开展正确的评价活动。教师指导建议:1、如何引导学生关注问题:报纸离学生的生活很近,学生每天都可以看到。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报纸的了解非常少,其实报纸的出现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涉及国家的各类新闻、体育时事、历史文化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