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理论借鉴生态学的竞争关系,把产业集群提升到新的理论高度。该理论从竞争力角度考察产业专业化问题,并首先严格定义了产业集群:企业与产业相关的企业、专门机构和供应商在地理上集中的经济学现象,这些机构相互之间存在竞争与合作等多种联系。这种集中的现象,波
f特认为来源于竞争优势:第一,在竞争力来源问题上,波特提出钻石要素体系,这个体系包括生产成本、需求条件和相关产业在内的联系,形成钻石结构模型,最终造成产业集群。第二,在产业集群路径问题上,波特认为当企业数量达到一定水平,这是一个自我强化过程。由于存在钻石结构,因此各要素之间的互动是一种良性促进关系。规模经济、技术外部性首先促进企业投资,产业竞争促进企业创新和发展外部经济。要素的钻石互动带来成本、分工和信息优势,从而带来竞争优势,进而产生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这种影响机理首先提高企业生产力,生产力的提高进一步增进企业创新力,企业创新力的提高进一步增强自身竞争力,从而形成企业竞争优势,扩大集群的规模和竞争力。第三,在政府干预问题上,波特认为政府的作用有积极也有消极,必须加以区别对待。波特的政府干预论实质是政府治理问题,从竞争优势的角度对政府职能进行分析。后来Baldwi
Ve
ables(1995)的新经济地理学结合生物演化环境和区位(生态位)观点开始研究集群问题。产业集群与共生治理产业集群的演进过程为生态学和治理的观点引入到产业集群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基础。由于产业集群的竞争和区位等问题与生物进化过程相当吻合,组织生态学理论被德国生物学家HaeckelE首次提出,20世纪6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应用到产业经济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MichaelTHa
a
Joh
Freema
(1977)做了系统研究,提出组织生态学理论,到20世纪90年代趋于成熟。在理论方面研究组织与社会结构问题,包括以种群、生态链、互利共生、捕食等观点研究现代组织和社会问题;在实证方面则以生态学的观点嵌入到具体案例中进行产业分析,研究企业或其他组织基于生态学概念上的出生率、进入率、死亡率、生命周期等动态演化过程。这些分析的不断深化为产业集群研究拓宽了视角,奠定了理论基础。产业集群问题用生态种群演化的观点来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这一学科最前沿的理论研究,具有无限生命力。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是共生治理理论在产业经济学上应用的成功阶段,这一时期有意义的研究包括:Mascare
has(1989)从流动率对经济稳定、增长和衰退时期的产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