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产业集群与共生治理的演进路径分析
内容摘要:产业经济发展的演进路径相当复杂,本文从产业集群与共生治理理论角度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产业集群理论与共生治理理论的演进过程,综合分析了产业演化路径问题,并对演化路径的内部机理进行了分析,创新并充实了产业经济学的传统范式。关键词:产业集群共生治理生态系统演进路径引言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速度依然比较乐观,数据表明中国2012年上半年经济增长率为8左右,总量稳居全球第二,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是产业的支撑。因此,建立完善的产业治理机制是保证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实现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些目标的重要保证和支撑。如何有效应对产业转型升级难、产业发展瓶颈和产业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设计长期有效的产业治理机制,已经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急需解决的命题和难题。这个命题和难题最核心问题是建立相关理论、理清研究概念、构建研究框架和完善研究路径。有效治理产业集群发展问题,使之与经济增长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非矛盾对立的均衡发展态势,必须完善理论路径,形成“产业集群共生治理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国内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是主要以应用性研究为主,很多研究借鉴或引用单一的理论,如产业集群或共生治理理论,对某一产业进行分析,并没有构建一个比较完备的研究框架。产业集群理论的演进产业集群理论的演进路径可以从马歇尔(1890)的产业区位论开始。该理论认为集群是由于自然的禀赋或者政府的决策,这两个因素决定不同产业在不同的区位聚集。但是自然禀赋可能并不是某些产业集群的主要原因。之后韦伯(1929)的工业区位论完善了马歇尔的理论。韦伯提出产业集群的新术语,包括“产业聚集”等,认为聚集的原因来源于综合要素优势、企业内部分工协作与技术进步等因素,并把研究范围细化到工业,对集群的来源因素进行扩展。现在有学者从更大视角研究这个问题,认为发达国家代表中心区域,发展中国家代表外围区域。表现在缪尔达尔(Myrdal,1957)的增长极理论,从不同视角对产业集群问题进行了研究。该理论认为区域的偶然因素带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表现在产业就业人口的增加和新工业企业的进入,并最终带动地区经济增长,形成增长极。但是在对什么原因造成增长极出现这个核心问题上,缪尔达尔的解释比较苍白,增长极的存在成为事实,是产业聚集的结果。波特(Porter,1990)竞争优势集群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