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大学
平时作业
课程:旅游规划与开发作业:甘洛县小月山旅游景区总体规划老师:专业:旅游管理班级:学生姓名:学号:
目录
一.甘洛县景区概况
1.区位与交通2.历史文化背景3.气候4.社会经济状况
二.小月山旅游资源介绍与评价
1.旅游资源介绍2.旅游资源评价
三.旅游资源发展前景分析四.小月山旅游规划总则
f1.规划依据2.开发战略3.旅游定位4.发展目标5.旅游布局6.开发时序
五.旅游基础设施及开发项目规划
1.旅游基础设施介绍2.服务体系3.开发项目规划
六.投资与效益分析第一章甘洛县景区概况
一、区位与交通蓼坪乡位于甘洛县西南部,目前以碎石路乡道与省道相连,交
通条件较好。距县城52公里,全乡幅员面积1062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28个村民小组,共有1176户村民,总人口5168人,是一个彝、汉、藏杂居民族乡、乡政府驻地腊梅村。二、气候
甘洛属中亚热带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冬春干旱,夏秋多雨,光照充足,降雨集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2℃,年平均日照1661小时,年平均降水量880毫米,全年无霜期326天,立体农业特点突出,适宜于各种农作物生长,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f蓼坪乡小月山最高点海拔也达4287米。蓼坪乡也是几个少数缺水的乡之一,但目前因修建水库的原因,缺水情况得到一定改善。三、历史文化背景
(一)、概况解放初期汉族称“西番”,彝族称“沃苴”、“俄桌”,自称儿(尔)子、子、尔蜀。史书上记作“子”、“人”、“儿子”、“人子”。经过千百年历史的洗礼尔苏藏族现在的文化里有藏族的根基羌族的影子还掌握纳西族东巴文化的精髓。他们自称“尔苏”或“鲁苏”。旧时汉族统称我国西边各族为“番族”,彝族称藏族为“卧助”,历史文献和旧志称为“西番”。自唐以来,具有与主体藏族同样的民族心理素质。人死后,灵魂都要回归尼玛拉萨脚(指拉萨一带)。信奉藏传佛教,同时自晚唐后,接受了吐蕃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并与进入这一地区的吐蕃通婚。他们不仅与西藏的藏族关系密切,而且与川西藏族的关系也极为密切,成为藏族的一个分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尊重他们的习惯,废除“西番“称谓,改称藏族。二、语言尔苏语被专家归为羌语支中的一种,分三个方言,自称尔苏或鲁苏的讲东部方言或称尔苏方言,约有人口上万自称栗苏的讲西部方言或称栗苏方言,人口要少得多;自称多续的讲中部方言或称多续方言的人口r